2018年,顺丰控股(35.650, -0.61, -1.68%)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同比增长27.6%,净利润同比下降4.57%,市场份额并没有大的拓展。
2018年公司不断砸钱并购重货、冷链等资产,介入到拥有12万亿规模的供应链市场。
相比传统快递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在供应链“蓝海”市场里,公司转型综合物流商的步伐步步为营,但是,未来新业务板块培育周期内的持续投入,仍会让公司面临较大压力。
快递主业增长放缓
3月11日,阿里以46.65亿元投资申通快递(23.230, 0.71, 3.15%)(002468.SZ),顺丰控股(002352.SZ)收购德国敦豪在华业务后发布“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品牌,两巨头在物流行业内的角力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从2015年开始,阿里陆续投资圆通速递(13.450, 0.40, 3.07%)(600233.SH)、中通(ZTO)和百世(BEST),这些快递企业成为阿里物流版图上的重要棋子。
2017年数据显示,中通、圆通、申通和百世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3.4%、18.81%、28.10%和126%。2017年,顺丰营收增速为23.68%,2018年升至27.6%。
市场份额方面,2017年,中通、圆通、申通及百世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5%、12.6%、9.73%和9.4%。顺丰的市场份额在2017年为7.63%,2018年为7.62%。
在快递件量上,顺丰无法与其他几家相比。中通、圆通、申通和百世在2017年业务量分别为62.2亿票、50.64亿票、38.98亿票和37.7亿票,2017年,顺丰业务量为30.52亿票,2018年升至38.69亿票。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的时效产品和经济产品收入开始下滑,2018年,顺丰时效产品和经济产品分别实现收入533.56亿元和203.98亿元,合计737.54亿元,占比公司营收的81.10%,同比下降5.19%;2017年,时效和经济产品收入合计同比减少3.58%。
2017年至2018年,公司速运物流营业成本分别同比增长22.93%和30.38%,毛利率同比分别增加0.42%和-2.13%。
转型综合物流商
公司早已尝到新业务的甜头。
2018年报显示,公司新业务板块收入为171.89亿元,同比增长75.94%,新业务收入比重从2017年的13.71%增至18.90%。
新业务中的快运业务、冷运及医药业务、同城业务以及国际业务,分别实现收入80.55亿元、42.44亿元、9.95亿元和26.29亿元,分别占比营收的8.86%、4.67%、1.09%和2.89%。
其中,快运和冷运业务板块,分别增长82.98%和84.88%,是公司在2018年里并购的重点。
2018年3月,公司斥资17亿元收购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71%股权,建立顺心捷达快运业务独立品牌。
2018年8月,公司与美国夏晖集团成立新夏晖,拓展冷链供应链领域市场,新夏晖合资方美国夏晖公司是麦当劳指定服务商,顺丰重心将在B端为连锁企业提供物流综合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公司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在华供应链业务,设立顺丰敦豪供应链中国公司,介入国际供应链市场。
在此之前,公司还领投了美国知名科技货代公司Flexport c+轮融资,为客户提供海陆空货运、报关及货物保险等服务。
2017年,公司23亿入股鄂州机场合资公司,在中国中部地区、在航空的布局,已是公司转型综合物流企业的重要保障之一。
拟再融资160亿
2014年,公司成立冷运业务板块;2015年,公司推出重货业务,两个业务板块均是物流市场中增长较快的细分门类。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物流市场规模在12万亿,其中杀红了眼的快递行业市场收入规模刚突破6000亿。
在这片市场,冷运和重货业务板块成为顺丰重点发力板块,培育周期比较长,迄今为止,两项业务并没有多大起色,2018年,冷运及医药业务、快运业务收入合计122.99亿元,合计占比公司营收的13.53%,同比增长4.13%。
培育新业务是个长期过程,公司不惜发债,2017年至2018年,公司累计发行5次债券。
2017年10月,发行2017第一期债券5.3亿元;2018年8月至10月,分别发行2018第一期债券8亿元、2018第二期债券6.7亿元;海外美元债34.08亿元(折合人民币)以及2018第一期中期票据10亿元。
2019年1月4日,公司公告披露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顺丰泰森控股在境内外发行不超过等值人民币160亿元的债务融资产品,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债务。
2018年报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46.23%升至2018年的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