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媒体报道
广东海关查获50吨香港走私“毒鱼翅”涉案达8亿元
发布时间:2017-09-15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吃鱼翅的人越来越少,但鱼翅在内地仍深受欢迎。广东
江门海关近日查获一起特大海产走私案,查扣涉嫌走私进口的鱼翅、海参等共约50吨,价值8亿元人民币,嫌犯更涉嫌用化学剂处理鱼翅。涉案走私组织据报以徐姓港人为首,目前已有35名嫌犯落网。


此案是今年内地打击走私的“国门利剑”专项行动以来,江门海关查获案值最大的走私案。据香港《东方日报》14日报道,江门海关缉私局去年11月接到举报,调查员顺藤摸瓜,发现一个以徐姓港人为首的大型走私团伙。从2015年1月到案发,该组织货主在非洲、南美和东南亚等地区零散采购鱼翅、鲍鱼等,运往香港货场集中整理、更换原产地包装,再经海路运至越南;之后通过云南中越边境口岸申报进入内地,再以火车、汽车运输到广州、茂名等地,集散发货。在海关总署统一指挥下,江门海关缉私局分成四个行动组,在江门、广州、茂名和云南四地,同时收网,抓获35名嫌犯。香港海关发言人13日回应称,海关一直与本港及内地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和情报交流,并按需要适时采取联合行动。数字显示,香港海关从2014年至今年8月,共破获20宗涉及鱼翅走私的案件,检获的鱼翅重约7900公斤。

在现场,海关人员查获大批未被处理的鲨鱼鳍,以及大量在户外晾晒的鱼翅。鱼翅一排排放在架上,在30摄氏度的高温下暴晒,任由苍蝇及蚊虫围绕。而屋内的“生产车间”,多名“生产线”上的工人蹲坐地上,熟练地处理鱼翅。其中“去皮组”的工人飞快地刮去鱼翅表皮,而放在地上的多个盆内,水面泛起泡沫,腥臭味充斥整个“车间”。
海关人员打开冷冻仓库后,更看到部分鱼翅、海参等海产品被浸泡在疑似化学制剂的液体中,仓库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药水味道。

鱼翅是由鲨鱼的鳍干制而成,“割鳍弃鲨”是取鱼翅的主要方法,渔民会把鲨鱼的鱼鳍割下来,把鲨鱼丢回大海。失去鱼鳍的鲨鱼因无法游动,会沉入海底,最终因饥饿及伤口感染而死去。据悉,过往作为全球鱼翅集散地之一的香港西环海味街,近年因环保团体发起拒食鱼翅运动,专售鱼翅的海味商锐减约七成,相反内地市场急剧发展,此消彼长下,香港海味商近年从供货转为从内地取货,一些人发现内地租金人工便宜后还转到内地开设加工厂,被捕的港人便是海味进出口商。至于涉事加工厂疑利用化学品处理鱼翅,香港海味杂货商会副主席梁启康说,脱沙(去除鱼皮)的工序,一般是以清水洗净,但一些商人为了晒干后色泽呈金黄,颜色上好看,一般会用双氧水。

《东方日报》14日评论称,全球逾五成鱼翅经香港中转至其他地区,外国环保组织因此形容香港为“鱼翅之都”,同时走私情况也相当猖獗。在本案中,内地消费者有最大责任,但作为走私中转站,加上幕后主脑又是港人,香港也难辞其咎。文章说,香港自诩文明城市,港人自觉高人一等,其实名不副实,不要说走私及消耗鱼翅全球第一,就连人均垃圾量都冠绝全球,“香港人大声批评内地人食狗肉不文明,但食鱼翅又有多文明呢?”